



信息概要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是评估化学品、废水或其他环境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短期危害的重要方法,通过测定鱼类在暴露于受试物质后的死亡率或半致死浓度(LC50),为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该检测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排放、农药注册、化学品安全管理等领域,确保污染物浓度符合环保法规要求,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平衡。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标准化实验服务,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报告出具,助力企业履行环保责任。
检测项目
半致死浓度(LC50), 96小时死亡率, 行为异常观察, 呼吸频率变化, 体表损伤评估, 鳃组织病理学检查, 肝脏酶活性测定, 血液生化指标, 神经毒性反应, 生殖毒性初步筛查, 免疫抑制效应, 氧化应激指标, 基因毒性标记物, 代谢产物分析, 水体pH值监测, 溶解氧含量, 水温稳定性, 化学需氧量(COD),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重金属残留量
检测范围
工业废水, 农业排水, 城市生活污水, 制药行业废水, 石油化工产品, 农药制剂, 重金属化合物, 有机溶剂, 染料中间体, 表面活性剂, 塑料添加剂, 化妆品原料, 电子行业废液, 纺织印染废水, 造纸黑液, 矿山排水, 船舶压载水, 食品加工废水, 医疗废水, 放射性污染物
检测方法
静态暴露法:受试鱼在固定浓度溶液中持续暴露96小时。
半静态暴露法:定期更换受试液以维持污染物浓度稳定性。
流水式暴露法:持续流动的受试液模拟自然水体条件。
OECD 203标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规定的鱼类急性毒性测试指南。
EPA 821-R-02-012:美国环保署废水毒性检测规范。
GB/T 27861-2011:中国国家标准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ISO 7346-1:国际标准化组织水质-鱼类急性毒性测定第一部分。
极限试验法:通过预实验确定正式试验浓度范围。
浓度梯度法:设置系列浓度梯度测定剂量-效应关系。
生物标记物检测:分析特定生理指标变化评估亚致死效应。
组织病理学分析:显微镜观察鱼体组织损伤程度。
行为学记录系统:量化游泳行为异常参数。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水体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重金属生物富集量。
检测仪器
恒温培养箱, 溶解氧测定仪, 精密电子天平, pH计, 水质多参数分析仪, 生物显微镜, 超纯水系统, 自动换水装置, 视频追踪系统, 离心机, 酶标仪, 气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 荧光定量PCR仪
我们的实力
部分实验仪器




合作客户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