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范围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项目
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 C-反应蛋白测定,心肌酶谱检测,凝血功能检测,电解质分析,血气分析,血糖测定,血脂检测,血尿素氮检测,肌酐测定,尿常规检查,病原微生物培养,药敏试验,病毒学检测,细菌学检测,真菌学检测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
培养基检测法
将样品接种在含有适量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菌落形态、颜色等特征来鉴定铜绿假单胞菌。
生化反应检测法
通过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特定生化物质(如葡萄糖、氧化还原剂等)的反应,来鉴定其种类。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利用PCR等分子技术检测样品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特有基因序列,从而确认其存在。
培养基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通过将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来确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荧光染色法
利用荧光染色技术,观察样品中是否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
质谱分析法
利用质谱仪器对样品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从中获得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征性质谱图谱。
免疫学检测法
通过检测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特异的抗原与抗体的反应,来进行鉴定。
生长特性检测法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如耐受温度、pH值等,来进行鉴定。
核酸杂交检测法
利用核酸杂交技术检测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特异的核酸序列,从而确定其种属。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仪器
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聚合酶链式反应仪,蛋白质分析仪,质谱成像仪,细胞计数仪,显微CT扫描仪,高压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核磁共振仪,同位素质谱仪,散射仪
检测标准
SN/T 5523-2023: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测定 酶底物法
SN/T 4656.7-2020: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 第7部分:铜绿假单胞菌
SN/T 3542-2013(2017):光合细菌菌剂中沼泽红假单胞菌计数方法
SN/T 3542-2013:光合细菌菌剂中沼泽红假单胞菌计数方法
SN/T 5228.9-2019:出口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快速筛选方法 MALDI-TOF MS法 第9部分:铜绿假单胞菌
SN/T 5516.12-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2部分:铜绿假单胞菌
SN/T 4044-2014:出口肉及肉制品中假单胞菌属的计数方法
SN/T 4624.17-2016: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检测方法 第17部分:恶臭假单胞菌
SN/T 4033-2014:进出口化妆品中施氏假单胞菌检测方法
WS/T 12-1996: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SN/T 4624.16-2016: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检测方法 第16部分:类产碱假单胞菌
NY/T 2296.1-2012:细菌微生物农药 荧光假单胞杆菌 第1部分:荧光假单胞杆菌母药
SC/T 7201.4-2006: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 第4部分:荧光假单胞菌赤皮病诊断方法
SC/T 7201.5-2006: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 第5部分:白皮假单胞菌白皮病诊断方法
NY/T 2296.2-2012:细菌微生物农药 荧光假单胞杆菌 第2部分: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
GB/T 28066-2011:丁香假单胞杆菌豌豆致病型检疫鉴定方法
GB/T 28075-2011:萨氏假单胞杆菌菜豆生致病型检疫鉴定方法
GB 4789.29-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SN/T 0178-2011:出口食品嗜热菌芽胞(需氧芽胞总数、平酸芽胞和厌氧芽胞)计数方法
SN/T 2657-2010:国境口岸组织胞浆菌检验方法
SC/T 7213-2011: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测方法
SC/T 7201.3-2006: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 第3部分:嗜水气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肠炎病诊断方法
SN/T 2695-2010(2014):杀鲑气单胞菌的检验操作规程
GB/T 18652-2002: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
SN/T 2695-2010:杀鲑气单胞菌的检验操作规程
SN/T 3498-2013:温泉鱼类志贺邻单胞菌病检疫技术规范
SN/T 3498-2013(2017):温泉鱼类志贺邻单胞菌病检疫技术规范
NY/T 3264-2018:农用微生物菌剂中芽胞杆菌的测定
SN/T 4739-2016: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疫技术规范
SN/T 0751-2010:进出口食品中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
我们的实力
部分实验仪器




合作客户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